通知公告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248cc永利集团高层次科学技术类成果奖、教学成果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育项目通知

发布时间:2025-08-20 浏览量:

按照《永利集团官网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培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永利集团官网关于开展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的通知》等规定,我院决定组织申报2025年度高层次科学技术类成果奖培育项目、教学成果奖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育项目,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申报总体要求

符合下一轮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成果奖、专利奖、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等相关奖项申报要求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教学成果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育项目均可申报。

二、申报条件

我院高层次科学技术类成果奖培育项目分为自然科学奖培育项目、技术发明奖培育项目、科学技术进步奖培育项目、专利奖及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培育项目,教学成果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育项目。

(一)自然科学奖培育项目

1.申请人在基础研究或者应用基础研究活动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或者规律。

2.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者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3.该发现在科学理论上、学说上有创见,或者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上有创新;在学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或以上水平;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有重大意义,或者建立了新的学科,或者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产生重要影响。

4.主要成果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者作为学术专著出版两年以上,其重要科学结论已被国内外同行在公开发行的重要学术刊物以及学术专著所正面引用或者应用。

5.所发表的论文(论著)必须与申报奖励项目的主要内容相一致。

6.申请人应当是相关科学技术论著的主要作者,并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提出总体的学术思想、研究思路和方案;

2)发现了重要的科学现象、特性和规律,并阐明其科学理论和学说;

3)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解决关键性学术疑难问题或者实验技术难点,以及对重要基础数据的系统收集并进行综合分析等。

(二)技术发明奖培育项目

1.在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活动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新产品(各种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及生物新品种等)、新工艺(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新材料(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物质等)及其系统(指产品、信息、工艺和材料的技术集成)等重大技术发明;

2.该项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各种出版物、媒体及公众信息渠道发表或者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过,并经国家指定的技术发明奖权威检索机构检索为国内外首创。

3.该项技术发明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思路、技术原理或者技术方法有创新,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进步,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综合优于同类技术。

4.该项技术发明成熟,并规模化应用两年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

5.申请人应当是该项技术发明的全部或者部分创造性技术内容的独立完成人。

(三)科学技术进步奖培育项目

1.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推广活动中,完成具有很大市场实用价值的新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及其推广应用。

2.在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科学技术普及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农林牧渔农业生产、自然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防治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推广应用。

3.该项目技术成熟,并经两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或者社会价值,为本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4.申请人应当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设计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中做出实质性、创造性的重要贡献;

2)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做出重大技术创新;

3)在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

4)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做出重要贡献;

5)在科学技术普及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四)专利奖及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培育项目

专利奖:须为发明专利且专利权稳定,技术方案新颖有重大创新,属国内外首创,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相关领域或行业技术进步产生了重大作用,且核心技术在本省实现了产业化,已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申报奖项当年必须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备案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

(五)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1.成果应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实践检验的起始时间应从正式实施(包括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

2.成果主要完成人应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个人作为主持人的成果限报1项。

3.申请教学成果奖的教师应连续3年满教学工作量或连续4年中累计满3年教学工作量。其中从事本、专科教学的工作量不得少于额定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教学管理干部必须在本岗位上连续工作4年以上。

4.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不超过3个,主要完成人不超过5人。

5.同一单位(部门)内容相同或相似的项目限报1项。

(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育项目

1.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均可申报大创项目。参与者应学有余力,具备创新与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且对创新创造与创业实践有较大兴趣。

2.项目主持人一般为1人,最多不超过2人,原则上应为我校非毕业班学生,每名负责人在校期间原则上只能负责1项省级以上大创项目,但可作为成员参与其他项目。项目团队应该控制在5人以内,成员须分工明确、结构合理,鼓励学科交叉,跨学院、跨专业联合组队申报。

3.每个项目指导老师至多2名,每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大创项目总数正常未结项的不得超过2项,延期未结项的不再支持;第一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富有创新和奉献精神,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洞悉学科前沿、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和科技推广能力。

4.大创项目实施周期为1-2年,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

三、申报程序

1.申请人填写《248cc永利集团高层次科学技术类成果奖培育项目申报书》(附件1)、《248cc永利集团科研项目申报诚信承诺书(个人)》(附件2)提交学院。

相关证明材料需满足以下要求:论文须提供原件或录用通知,中文提供封面、目录和原文,外文提供检索报告;发明专利须提供授权证书,且该专利为原始专利,非购买或转让;成果应用需提供相关证明;著作和科普读物须提供原件或出版社的出版合同。

2.符合评选条件的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由成果负责人提交以下材料:

1)《248cc永利集团教学成果奖申请表》《248cc永利集团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附件3-4)。

2)反映该成果的科学总结、在省级及以上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相关支撑材料等1份,首页应为支撑材料目录。

3.填写《江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附件5)、《248cc永利集团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信息汇总表》(附件6

4.以上材料请在2025年9月22日前交学院教务科。

项目遴选

学院组织专家对各类推荐项目进行遴选,统筹规划培育项目。

政策支持

1)从培育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更高层次的培育项目。

2)在校级成果奖评选和省级成果奖推荐时,对培育项目优先考虑。

3)培育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成果奖,学院根据学校政策奖励

4)按科研项目2万/项、教学项目1/项、大学生创新1/项给予启动经费资助。中期检查后,对进展良好、成果丰富的项目酌情予以追加经费支持。

六、过程管理

项目培育周期为2-3年。学院将通过组织校内外专家作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编写项目进展工作简报、项目验收等形式加强项目培育过程管理。

七、其他要求

1.培育周期结束,根据《项目申报书》“预期成果”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凡项目验收未通过或未经教学科研批准擅自延期的,学院将视情况予以通报,追回全部或部分项目经费,项目负责人不得再申报此类项目。

2.培育项目获国家级、省级成果奖后,学院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奖励。

 

                                                                                                  撰稿:林玲  审稿:陈川 陈雄林 许晓源